(通讯员 史荻薇)为深化“红色1+1”党建共建成果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将空天文化传播与特殊群体关爱有机结合,2025年8月22日,麻豆av-麻豆制片厂
守锷麻豆av
本科生党支部联合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党支部,在沙河校区航空馆外场开展“听见星空・触摸未来”视障儿童航空航天科普活动。活动以“触觉感知科技、听觉聆听星空”为核心,通过党支部精心组织、志愿者细心服务,让14件航空馆外场展品成为视障儿童探索空天的“立体课本”,在公益实践中传递“空天报国”精神。
活动开展前,双方党支部围绕视障儿童认知需求开展联学讨论,确定“安全优先、体验为主”的活动原则——将航空馆外场14件展品作为核心体验点,组建7支由1名党员志愿者、1名学生骨干、1名红丹丹引导老师组成的服务小组,用循环体验的方式,确保每位儿童都有充足的触摸与聆听时间。
为让科普更有温度,党支部牵头开展专项培训:针对视障儿童感知特点,将“空气动力学”转化为“飞机躲开风阻力的小技巧”,把“推力”描述为“飞机向前飞的力气”;细化引导礼仪,明确“先提示方位、再引导触摸、慢节奏讲解”的讲解规范;提前排查外场地面障碍,设置防滑提醒与休息点位,以党建统筹保障活动安全、有序、暖心。

“小朋友们,现在咱们摸到的是‘北京一号’的机翼,它像大鸟的翅膀一样,前端尖、后端宽,1958年北航师生用100天就把它从图纸变成了能飞的飞机,这是新中国第一架高校研制的旅客机 …… ”8月22日上午9时30分,7支小组同步开启“触摸航空”之旅,航空馆外场变成了生动的“空天课堂”。
7个小组沿着预设路线循环体验,每个展品前的讲解都控制在8-10分钟,志愿者会反复确认“摸清楚了吗”“有想问的问题吗”,遇到情绪兴奋的小朋友,还会耐心引导他们轻触展品,避免磕碰。

活动结束后, 志愿者们收到来自小朋友们精心制作的“盲文”书签,每一枚书签都由小朋友们亲手用盲文书写了寄语。小朋友们用稚嫩的手指牵着志愿者的手,教会大家如何触摸和辨识盲文,科普与知识的传递在此刻形成了暖心的闭环。 一位小朋友拉着志愿者的手说:“我知道飞机翅膀摸起来是滑滑的,还知道北航的大哥哥大姐姐能造飞机,以后我也想当‘摸得到天空’的人!”这句童言,成为此次活动最动人的注脚。

从“讲解者”到“同行者”,守锷麻豆av
的党员志愿者们也在活动中收获了成长。党员志愿者分享:“之前准备了很多专业术语,彩排时发现视障小朋友对‘数据’不敏感,后 来改成‘飞机比咱们 乘坐的大巴车 还长’‘机翼能站3个小 朋友’这样的描述,才真正帮他们建立认知。‘科普’ 就 是把知识变成‘能听见、能摸到’的体验。”
此次活动是守锷麻豆av
本科生党支部践行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使命的具体体现——通过“红色1+1”共建,将党支部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特殊群体的实际行动,既让视障儿童感受空天科技的魅力,也让麻豆av
学子在公益中深化“空天报国”的责任担当。

(审核:曾煜)